日常交友中的一点性别迷思

和男生还是女生一起玩耍?

9月的时候,和两个朋友做好了计划准备国庆假期去泉州玩(上次去景德镇也是和她俩),然后我忽然意识到,也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起,除了工作日下班后打羽毛球是和公司里的男同事一起,其他时间在杭州身边一起玩的朋友基本全都是女生了,但其实我主观上并没有对生活中和谁一起玩有过包含性别倾向性的筛选(当然还有个原因是高中和大学的好基友人都在美国)。

后来在和 10 月回中国的 homie 约上海见面的时候,我忍不住说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臭直男,身边一起玩的朋友基本全是女生,我是不是跟别的男的太不一样了啊?」结果他一副摆烂的语气回复道:「我也是啊,而且比你更夸张,我都没啥男生朋友了,这也不怪你,是男的不行。」听完我真的笑死,瞬间感觉能逻辑自洽了。

想起来 hayami 之前发过的一则 post

因为女生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很容易听到女孩子抱怨,看到女孩哭,或者大笑什么的,这在某些场景下会被安上「情绪不稳定」的标签,但其实不过是一种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罢了。与此同时,女性和女性之间很容易产生深度联结,绵延的、细腻的、互相依赖的,甚至爱和恨交织的亲密关系。女性的联结不光通过相似的经历,更基于共同的情感体验。

而男性和男性之间的联结,更多通过「做同一件事」——我们都是写代码的,我们一起去打球,最近美股怎么样,诶你也玩摄影吗……加上男性的情感从小是被环境压抑的,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一个男的不要这么优柔寡断」这些规训,都让他们缺失了情感流露的出口,那个通道是被堵住的。

思考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好像确实如此:小时候起就常被我爸妈各种规训道「男的就要如何如何」「男的怎么可以 blablabla」「你这样xxxx一点都不像个男的」,这些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规训成为了日常生活里无形的枷锁,让我无意识地养成习惯压抑自己心中的情感与语言表达,成为了一个所谓的「情绪稳定」的男的,久而久之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很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极其不善于表达各种喜悦或负面情绪,比如明明是可以「yeah」到飞起或者很生气到要大发怒的时刻,可能也只是浅浅一笑/独自生闷气,或者是在亲密关系中不懂得如何向对方沟通与表达情绪,换句话说就是,该大笑时没大笑,该发疯时没发疯。好在现在已经慢慢好转,自己正在逐渐变得「任性」起来。

回想到日常生活里和女生朋友玩耍相处的经历,好像确实会比一堆男的一起更有意思、更有生活情趣一些,比如大家每个人过生日都会轮流找一家精致的餐厅请吃饭互相送礼物、圣诞或者元旦会一起整一个热红酒+火锅的 home party 然后交换圣诞小礼物、周末会不定时约着去想吃的餐厅吃饭闲逛、偶尔约着一起去看单口喜剧参加线下活动,并且日常的线上/线下闲聊里确实更易于自然而然地分享内心感受,但是和身边的男生朋友之间除了极个别之外就很少会有类似以上的互动,所以从心底里我真的对女生之间的友谊有着些许的羡慕,甚至有的女生之间的友情看起来真的就像世俗意义上的亲密关系一样。

所以对于生活中和男生认识接触的过程里,如果对方身上「男味」「阳刚之气」过重(aka 大男子主义、社达战狼、爹味油腻、爱抽烟喝酒吹牛、不讲卫生 etc.),我潜意识里就会立刻想要远离,应跑尽跑(在街上看到中老年男的真的只想保持距离),反而更愿意和拥有传统性别刻板印象中偏女性特质的男生聊天、玩耍、成为朋友,比如清爽干净、性情温和、同理心强、没有爹味 etc.,这么讲真的非常非常刻板印象,只是拥有这些特质的男生就是感觉比较少,其实不管男女,以上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品质,只不过此地的社会环境更倾向于把男的变成往另一个方向带并且贬低拥有这些特质的男的「娘」,对此,我只有两手一摊:fuck off🖕